浏览数量: 18 作者: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: 2022-10-20 来源: 本站
由于高温下原子扩散能力的增大,材料中空位数量的增多以及晶界滑移系的改变或增加,使得材料的高温强度与室温强度有很大的不同。考虑材料的高温强度时,除了温度与力学这二个最基本的因素之外,还必须考虑时间及介质因素的影响。在高温条件下材料的变形机制增多,易发生塑性变形,表现为强度降低,形变强化现象减弱,塑性变形增加。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,塑性则随温度升高料的高温强度而增加。
材料在高温条件下,承受不同的载荷,其断裂所需的时间也不同。不但断裂所需的时间随着承受的应力增加而缩短,而且断裂的形式也会发生改变。晶界强度与晶粒强度随温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不同,在其交点对应温度T。(称为等强温度)以上,材料由穿晶断裂变为沿晶断裂。
1.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,塑性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加。
2.力学行为及性能与加载持续时间密切相关;
3.在高温下即使承受应力小于该温度下的屈服强度,随着承载时间的增加材料也会产生缓慢而连续的塑性变形,即材料将发生蠕变。
4.在高温下随承载时间的增加塑性会显著下降,材料的缺口敏感性增加,断裂往往呈脆断现象。
5.温度影响材料的微观断裂方式。
6.环境介质对材料的腐蚀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剧,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。
因此,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不能反映它在高温承载时的行为,必须进行专门的高温性能试验,才能确定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;
而温度与时间是影响金属高温性能的重要因素,故研究金属高温力学行为必须研究温度、应力和应变与时间的关系。